美国 加拿大 英国 澳大利亚 新西兰 荷兰 法国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新加坡 日本 韩国 德国 爱尔兰 瑞士 挪威 香港 俄罗斯

香港科技大学

2011/5/17 17:16:30   马鞍山雅思留学   
一、学院简介:
校名:香港科技大学  
英文: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英文缩写:HKUST
现任校长:陈繁昌
  
      香港科技大学(下称"科大")位于九龙半岛东侧风景秀丽宜人的清水湾畔。依山临海,在喧嚣的繁华闹市之隙,为莘莘学子提供着一方静雅而辽阔的学术空间。创校20年,已在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香港科大的迅速崛起,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演绎了一段颇为独特的传奇。  
      香港科技大学是一所高度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由理、工、工商管理及人文社会科学四所学院组成。理、工、商学院提供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人文社科学院主要开办研究生课程,同时亦为本科生提供通识教育,以利全面发展。作为一所高度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科大所有课程均以英语教授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部分关于中国的课程除外)。  
      科大拥有一支享誉国际的优秀教研队伍。教授、副教授、及助理教授人数共约450名,来自全球35个国家,各级教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其中75%的教授是从北美62所一流研究型学府取得博士学位。  
      倾力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在内地的拓展并尽快取得全球学术领袖地位,霍英东基金会於20057月慷慨捐赠8亿港元。此项捐款是科大创校以来最大的一笔私人赞助。  
      科大无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优越的环境、舒适的宿舍、完善的设施、丰富的活动,令校园生活多姿多彩,成为人生难忘的一段经历。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将颁授荣誉博士学位予五位著名学者及社会领袖,以表彰他们的杰出成就及对社会作出的贡献。颁授仪式于第16届学位颁授典礼举行,届时科大副监督锺士元博士将主持毕业典礼。  
      五位获颁授荣誉博士学位的社会杰出领袖分别为:
* 陈瑞球博士:社会科学荣誉博士  
阿龙·西查诺瓦教授(AaronJCIECHANOVER):理学荣誉博士  
* 戴维·格罗斯教授(DavidJGROSS):理学荣誉博士  
* 中村修二教授:工程学荣誉博士  
* 吴家玮教授:工商管理学荣誉博士
 
二、历史
      香港科技大学的地标──位于广场正中央的日晷香港科技大学是因为1980年代经济结构转变而起。由于香港已经进入经济转接期,香港政府预计香港经济会转型为以高科技与商业为主,而工商业要求有更多大学生配合,所以当时香港政府就决定兴建第三间大学,以配合这个需要。[8]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被签署,确认英国将于1997年将香港主权移交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当时的英军便分批撤走,部份军营也因此而空置。1986年,香港政府选址新界清水湾半岛北部大埔仔的前高希马军营(Kohima Camp)兴建香港科技大学,动工之前香港童军总会更特意在该处举办一个大型露营「香港钻禧大露营」。  
      1988年,当香港科技大学尚在兴建中,吴家玮被委任为第一任校长。由于兴建期间,香港通货膨胀的情况相当严重,所以相比预算之下出现严重超支,备受各方指责。由于大学设备的先进及豪华,因而被舆论批评为「劳斯莱斯大学」,认为大学十分奢侈。另一方面,虽然大学于兴建前曾举办过设计比赛,但最终并没有使用第一名的设计,也受到当时香港立法局议员的质疑。这些批评一直持续了好几年。  
      香港科技大学首两期分别于19921月和1994年落成。其后,香港赛马会及香港政府的拨款并未能够完成第三期,所以吴校长不断筹款以兴建其余未落成的部份。由于199110月开学时首期校舍未完全落成,第一批学生须于九龙尖沙咀的临时校舍上课。  
      为了推动科技突破,科大仿效普林斯顿大学之「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2006年成立了「高等研究院」(简称高研院),并邀得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作为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
 
三、使命及理念
      通过教学和研究以促进学习,追求知识 。特别注重:(i)科学、技术、工程、管理、和商业课程 ;(ii)研究生 的培养;并协助香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定位为一所在国际上具有深远影响,而又致力为本地服务的优秀学府。
世 界 观:作为世界级学府,在每一个精选的教研领域里走在国际前沿。  
国 家 观: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对国家的经济及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地 区 观:作为本地区的主力分子之一,与政府及工商界通力合作,把香港发展成为以知识为本的社会。
 
四、排名及奖项
1、香港科技大学排名及奖励
     在2010年5月12日,QS亚洲大学排名,科大仅次于港大位居第二。  
     在2009年,根据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最新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榜,科大排名高居第35位,在亚洲仅次于东京大学(第22位)和香港大学(第24位)。  
     全球顶尖200所大学排名榜第39位(2008)  
     全球顶尖200所大学排名榜第53位(2007)  
     全球顶尖50所科技大学第17位(2006)《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  
     全球顶尖100所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大学排名榜第37位(2007)(位列大中华区之冠)
     全球顶尖100所社会科学大学第51-75位(2007)(位列大中华区之冠)《上海交通大学》
     全球顶尖TOP30MBA第16位(2009.1.26)《金融时报》
2、Kellogg-科大EMBA课程排名及奖励
     全球EMBA课程排名榜第1位(2007)《金融时报》
3、全日制MBA课程排名及奖励
     球排名第17位(2008)《金融时报》  
     亚太区排名第1位,全球排名第20位(2007)《经济学人信息部》
4、机械工程学系排名及奖励
     于涵盖全球265所大学的调查中,研究发表量全球排名第1位《台湾元智大学最新发表之2005年度调查》
5、财务学系排名及奖励
     研究发表量亚太区排名第1位,是唯一能够晋身首25位的亚洲大学(2006)《亚利桑那州大学》
6、高级管理人员特设课程排名及奖励
     自2003年起亚太区排名第一位《金融时报》 
 
五、科研及学术研究
理学院
      生物化学系张明杰教授完成的构建神经系统信号传导复合体的结构基础项目获得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生物化学系主任叶玉如教授,于20043月荣获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L'ORéAL·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香港女科学家和第二位中国女科学家。  
      生物化学系梁纯教授实验室发现新的DNA复制起始蛋白以及新的抗癌途径,发表于《细胞》和《癌症研究》杂志上。  
      生物学系张东才教授发明了分子生物感受器,并用于监测细胞凋亡过程。  
      化学系徐兵教授,首位杜邦欧亚青年科学家研究奖获得者(2001),合成了世界首例可抑制抗药肠道球菌生长的水溶胶化合物。  
      化学系韩利强(Richard Haynes)教授在德国拜耳公司及世界抗疟疾基金会资助下开发的新型高效抗疟疾药物目前进入二期临床实验。  
      化学系任能博(Reinhard Renneberg)教授开发的心脏血液生物传感测试芯片已于2003年在德国上市。  
      数学系黄劲松教授的「半单李群上的非交换调和分析」,于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2等奖。  
      物理学系汤子康及王克伦教授关于「纳米结构氧化锌半导体薄膜的室温紫外受激发射」的研究,及生物化学系主任叶玉如教授关于「新形神经肌肉突触讯息传递机制的鉴定」的研究,同获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2等奖。  
物理学系科研小组成功研制出直径为0.4纳米的纳米碳管,是迄今世界上最细的单壁纳米碳管。这一项研究成果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推举为全球当年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工学院
      截至2006年,电子及计算器工程学系共有11位教授当选IEEE院士。  
      电子及计算器工程学系李泽湘教授获美国国家自然基金会技术创新奖及国家自然科学奖。  
      先进制造研究所获国际制造工程师学会颁授LEAD奖项,以表扬研究所在先进生产工程与工程管理方面的卓越教研成果。  
      机械工程学系郑平教授获美国航空航天协会颁发2003年度热物理奖。  
      土木工程学系邓汉忠教授获美国离岸能源中心选为"殿堂级技术拓荒者"。  
      科大培养的芯片专家张善銮博士(1997年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本科毕业生,2002年同系博士毕业生),其研究论文在四年内曾三度被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举办的国际固态电路研讨会 (又称芯片奥运会所接受,得以在大会上宣读论文。无论在内地和香港都是前所未有的。  
      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学系宗福季教授是大中华地区质量控制领域第一位获取美国质量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Quality)认可的"六西格玛黑带"(Six Sigma Black Belt)。 
      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学系李忠义教授2005年当选IIE(国际工业工程师协会)院士。
 
六、国际声誉
  生物化学系主任叶玉如教授于2004年获颁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L'OREAL.联合国教科文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科大广场标志建筑
      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于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学术期刊所发表之研究著作数目,持续高企,于1998-2000年更为世界第一。  
      机械工程学系在2000-2003年刊登的研究论文平均数目位居全球前三位,与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相若。  
工业工程及工程管理学系于2003-2004年在权威期刊刊登的研究论文数目居全球前四位,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相若。  
      化学工程学系于2000-2003年间在SCI刊登的研究论文平均数介于加州理工学院及麻省理工学院之间,位居世界第四。  
      商学院与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合办的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EMBA)2004年《金融时报》排名榜中位列全球第六。  
      商学院所提供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MBA)及为企业特设的行政人员课程,在《金融时报》排名榜均位列亚太之首。  
      商学院是亚洲首家获得两所国际顶级认可机构"美国工商管理学院国际协会""欧洲管理教育素质改进系统"双重认证的商学院。  
      理学院的科学家成功发展了分子生物感受器,并用于监测细胞凋亡过程;研制了全新的电流变液,可供制造离合器,取代齿轮转动装置,为汽车等机械工业带来重大的技术进步。  
      商学院的会计学研究学术论文总量居全球榜首、经济及金融财务研究亚太称冠。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三份最权威的中国研究学术期刊中发表的论文总数,与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名列全球首五名。  
      科大拥有多项亚洲独一无二的大型科研设施,重要设施包括:亚太院校首个超大型岩土离心机实验所;中电风洞实验所。
 
七、本科生研究计划
      本科生研究计划是科大一个特别计划旨在培养本科生对研究的兴趣。参与计划的本科生会在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活动。在这计划下,本科生须与教授订立研究范畴,并在计划完结时提交学术报告。计划一般为期三至四个月。2009年,共有250多名本科生完成计划,参加计划的教授约九十名。参加计划的学生近年迅速上升,由最初2005年的70多位增加至现在的250多位,造就了很多本科生与教授共同研究的机会。 科大于2010年已有30多位学生获得全奖学金往世界顶级大学,如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史丹福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杜克大学等等,攻读博士课程。他们来自不同背景,但都参加了科大的本科生研究计划,并从中得到启发和动力。
 
 八、学院及学位课程
      香港科技大学有5个学院,分别为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及霍英东研究院,并将设立第6个学院,创新与科技管理学院。
理学院  
生物化学  
生物学  
化学  
数学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大气环境科学  
海洋环境科学  
分子生物医学科学  
工学院  
化学工程学  
化学及生物产品工程学  
化学及环境工程学  
土木工程学  
土木及环境工程学  
土木及结构工程学  
土木基建工程及管理  
计算器工程学  
计算器科学  
计算器科学 — 资讯工程  
电机及电子工程学  
电子工程学  
电子工程学 — 信息及通讯工程  
工程企业管理  
环境工程  
工业工程及工程管理学  
工业工程及物流管理学  
信息科技  
集成电路设计工程  
智能建筑物技术与管理  
物流管理及工程学  
机械工程学  
机械工程学 — 屋宇设备  
电信学  
工商管理学院  
会计学  
经济学  
经济及财务学  
财务学  
环球金融  
计量财务学  
综合商业管理学  
环球商业管理  
信息系统学  
组织管理学  
市场学  
营运管理学  
财务分析学  
信息系统管理学  
投资管理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环球中国研究:人文及社会科学  
通识研究  
中国研究  
人文学  
社会科学  
霍英东研究院  
研究中心/专项 :  
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研究中心  
应用基因组中心  
大气研究中心  
生物工程暨生物医疗仪器中心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中心  
工程材料及可靠性研究中心  
绿色产品及加工技术研究中心  
高分子成型过程和系统中心  
数字生活研究中心  
北京 — 香港科大联合研究中心  
海洋动力学与模拟专项  
中央研究设施 :  
纳米电子制造实验室  
跨学科课程事务处  
环境学部
 
九、高等研究院
  科大现为香港唯一设有高等研究院(高研院)的大学,委员包括多名诺贝尔奖得主,如杨振宁(物理学奖)、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物理学奖)、戴维·巴尔的摩(医学奖)、朱棣文(物理学奖)、阿龙·切哈诺沃(化学奖)、戴维·格娄斯(物理学奖)、艾伦·黑格(化学奖)、H·罗伯特·霍维茨(医学奖)、李远哲(化学奖)、佛力·梅拉(医学奖)、道格拉斯·D·奥谢罗夫(物理学奖)、丁肇中(物理学奖),另有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得主米高·阿蒂亚等。高研院将驱动跨学科与跨院校的协作项目,与全国学界、工商界、社会团体及政府机构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携手努力在学术与科学世界创出新气象,把香港转化成全球创意与知识力量的重要源泉。
高研院的功用:
为世界知名科学家和学者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相互启发的场所;  
荟集顶尖人才,在中国的科学与创新事业中担当关键的角色;  
在与华南区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策略性范畴中,领先从事基础和应用研究;  
培育最具潜质的学生,提升教育水平,激发大众对科学新知的关注;  
激励创新科技发展,提高香港及区内的长远竞争力。
 
十、图书馆
      香港科技大学李兆基图书馆藏书  
      香港科技大学李兆基图书馆的公共电脑香港科技大学李兆基图书馆位于香港赛马会大堂旁,楼高5层,总楼面面积10,550平方米,馆藏约77万册,设有2,000个座位供学生、教职员及公众使用。 为配合334新学制,目前图书馆正进行扩建工程,预料2011年初落成启用。  
    科大图书馆与其他大学图书馆不同之处是开放予公众入内。
 
 十一、学生会及学生组织
      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会是一个独立的组织,在推动及统筹校内超过100个学生组织所举办的活动方面,担当重要角色。另外,在校的内地本科同学自发成立中国内地学生学者联谊会本科生部,为内地同学提供重要的资讯和必要的帮助。
 
十二、工商管理学院介绍
  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香港科大商学院)成立仅十余年,已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商学院。成长之快,无论以哪一个标准看,都可以说是创下先例。与之成长相伴的是科大商学院的成就得到学术界广泛尊重与肯定,赢得国际声誉。高度的学术评价不单使商学院成为本地学生升学的首选,也吸引愈来愈多海外学生,名扬海外。香港科大商学院现已挤身于世界最优秀商学院之列。  
      2010 全球商学院管理研究排名全球第三 美国得克萨斯(达拉斯)大学  
      2010 学术研究排名全球第10位 《金融时报》  
      2010 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排名全球第9位 《金融时报》  
      2009 亚洲第一及全球第十一 《经济学人信息部》
      2008 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排名全球17位 《金融时报》  
      2007 亚洲第一及全球第二十 《经济学人信息部》  
      2007 科大商学院与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管理学院合办的EMBA课程排名全球第1位《金融时报》  
      2005 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排名全球37位 《金融时报》  
      2005 财务研究亚太第一 亚利桑那州大学  
      2005 商学院研究亚太第一 得克萨斯(达拉斯)大学  
      2005 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排名全球44位 《金融时报》  
      2004 科大商学院与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管理学院合办的EMBA课程排名全球第6位《金融时报》  
      2003-05 商学院研究全球排名首25位《金融时报》  
      2003-04 行政人员教育排名 (特设课程亚洲及澳洲之冠《金融时报》  
      2003 EMBA排名全球第9位《金融时报》  
      2001-03 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排名亚太之首《金融时报》  
      2003 经济研究亚太第一《欧洲经济协会期刊》  
      2002 财务研究亚太第一《财务管理》  
      2000-01 于最权威五份会计期刊的会计研究创作量,排名全球第一《会计研究期刊》、《会计及经济期刊》、《会计学评论》、《现代会计研究》及《会计研究评论》  
      2001 财务研究亚太第一《太平洋盘地财务期刊》  
      2000 获欧洲管理教育素质改进系统认证  
      1999 经济研究亚太第一《经济探研》;获美国工商管理学院国际协会认证
 
十三、理学院介绍
      理学院设有五个学系,包括生物化学、生物学、化学、数学和物理学系。学生人数1800左右,约占全校的四分之一。  
科研成果丰硕  
      理学院的科研,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个别成果更达世界领先水平,屡获殊荣。理学院更拥有一流师资,所有教授都拥有博士学位,全部为博士生导师,并来自世界知名学府。他们知识广博,经验丰富,具备国际视野,致力培育人材。重要科研成果包括:生物化学系张明杰教授,于2007年获颁中国科学界最高荣誉「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以表扬他的杰出研究成就。他成功阐释脑细胞讯息传递的过程,为治疗诸如中风之类的神经退化疾病的药物开发,提供了研发基础。目前医学界尚未有治疗中风的药物。  
      化学系唐本忠教授及物理系汤子康教授因推动材料科学及纳米技术基础研究及应用的发展,表现卓越,于2007年获颁裘槎基金会优秀科研者奖。  
      物理学系王宁教授获华人物理学会颁授2006亚洲杰出成就奖。王教授于2000年在科大成功观察到全球最细、直径只有0.4纳米的单壁纳米碳管,为纳米碳管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这项研究成果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推举为当年全球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其后他与同僚汤子康教授共同发现纳米碳管具超导性。  
      化学系韩利强教授(Prof. Richard Haynes)与德国著名的拜耳公司成功研制出高疗效、低成本的抗疟疾新药青蒿砜,这项研究获全球化学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应用化学》选为2006320日的封面专题。  
      生物化学系主任叶玉如教授,于20043月荣获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L'OREAL·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香港女科学家和第二位中国女科学家。  
教学成绩斐然  
      理学院注重因材施教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教育。成绩卓越并有志从事研究的同学,从一年级春季学期开始,已经可以在教授及研究生的指导下,在实际环境中培养对科研的兴趣。此外,数学系及物理学系分别培养了香港数学奥林匹克参赛队伍及首支香港世界物理奥林匹克参赛队伍,为香港夺取金、银奖牌。  
      除本科课程外,学院亦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外活动,藉以扩阔视野活跃思维,发掘及发挥自我潜能。活动包括本地,内地及海外的短期实习,导师计划及本科课题研究等。20062007年的寒假及暑假,学生在理学院的协助下,远赴美国,菲律宾斯里兰卡等地参加短期实习,体验当地生活。通过课外的学习生活,学生们更能丰富阅历,学以致用。  
国际交流计划  
      理学院与多间海外知名大学,建立了一个紧密联系的国际交流计划,为同学们提供本校以外的学习机会,体验海外学习生活模式。计划自1996年成立至今,已有多位内地同学参加,均获益良多,今后还将进一步扩大交换地区和名额。 
    
十四、工学院介绍
领先科技  
      科大工学院的教授在教学和研究方面成就非凡,享誉国际。他们从事世界前沿研究并发表大量高水平论文、取得多项专利成果并与业界合作进行实用产品的开发。工学院教授获颁的各类国际奖项,不计其数,其中更有许多是由美国颁发的重大奖项。  
      化学工程学系于2000-2003年间在SCI刊登的研究论文平均量介于加州理工学院及麻省理工学院之间,位居世界第四。  
      化学工程学系吴嘉名教授获选为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院士。同系的陈泽强教授获亚洲气溶胶研究议会颁发亚洲青年气溶胶科学家奖,以表扬他在研究热电学和大气气溶胶的吸湿特性所作的突出贡献。  
      土木工程学系主任张慕圣教授获加拿大工程院及香港工程科学院选为院士,以嘉许他在土木工程学的成就。而同系的邓汉忠教授则获美国离岸能源中心选为殿堂级技术拓荒者” 及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为最高荣誉的荣誉会员。该系吴宏伟教授于2003年荣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 --- 土力学及基础工程青年奖」。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以嘉许于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科作出突出贡献的年青科学工作者。2004年吴教授再获选为以科学研究著称的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海外院士,令他的卓越成就再次得到肯定。同系的劳敏慈教授成功开发废物限制屏障技术,赢得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2004年度 “James Croes奖章,为该奖自1912年成立以来第一位获此奖项的华裔论文首席作者。翌年,劳教授获国际环境土工学会颁发二零零五年方晓阳研究奖。2007年,ASCE再向劳教授颁发自1968年来第三次授予华人的Samuel Arnold Greeley Award,令她在科研上的超卓成就一再得到肯定。  
      李相崧教授、吴宏伟教授、邓汉忠教授、王幼行教授及张利民教授同在土木工程学系从事岩土工程研究。他们于2001-2005年间,在四份权威学术期刊所发表的研究著作总量居世界榜首。吴宏伟教授所发表的研究著作数目更为同期之冠。而李相崧教授更因所发表的论文自1997年以来被全球学者引用次数最多而备受推崇。  
      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张黔教授是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香港、澳门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获资助者,和美国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通讯分会“2005年亚太最佳青年研究员奖得主,也是100位获《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颁授“2004年世界青年创新奖”(TR 100)的得奖者之一,她所获得的奖项足以证明她在计算机科学界的成就。同系的林方真教授则获颁裘槎优秀科研者奖,以表扬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卓越研究成就。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曹希仁教授获委任为美国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控制系统分会院士评审委员会主席。该系至今已有11位教授成为美国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而该系系主任Khaled Ben Letaief 教授则获邀加入美国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通讯分会董事会,协助处理该分会事务。  
      工业工程及物流管理学系主任李忠义教授,其参与合撰的论文获《工业工程师学会专刊》选为2005年度最佳论文。李教授在2006年更被工业工程师学会选为亚洲区副主席,足见其在工业工程学的领导地位。  
      科大高级制造研究所在工业工程及物流管理学系曾哲明教授的领导下,获国际制造工程师学会颁授“LEAD奖项,以表扬研究所在先进生产工程与工程管理方面的卓越教研成果。曾教授于2005年更获普渡大学工业工程学系颁发杰出工业工程师奖,以彰表其在工业工程学上的成就。普渡大学工业工程学系是全球第二所历史最悠久的工业工程学系。  
      工业工程及物流管理学系于2003-2004年间在权威期刊刊登的研究论文数目居全球前四位,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相若。  
      领导香港室内空气质量研究的机械工程学系赵汝恒教授,获美国供热、制冷及空气调节工程师学会颁授“Ralph G Nevins生理及人类环境奖。较早前,该系系主任余同希教授及李世玮教授同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颁授院士资格,而余教授更同时荣膺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院士。  
      机械工程学系于2000-2003年期间所刊登的研究论文平均量位居全球前三位,与斯坦福大学及加州理工学院相若。  
以下是一些工学院重要的科研成果  
      获国家认可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在香港兴建第一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大信息技术教育部 --- 微软重点实验室,并致力于基础科研领域的更广泛合作,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材;  
由化学工程学系及机械工程学系共同合作,首次成功利用纳米技术提升新型高强纤维的性能及增强其防弹功能,开拓本地工程塑料的市场前景;  
      科大成为首间波音科研伙伴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科系主任倪明选教授及副教授张黔博士带领该系与波音合作研发无线网络切换功能,将优化波音787航机上的系统与设施,缩短飞机维修时间及提升机舱娱乐服务;  
      由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刘明雷教授、助理教授区子廉及博士生Alexis Tourapis共同开发的快速搜寻活动影像技术,获国际确认成为活动影像专家组织第四层标准 (MPEG-4)。自此全球各地MPEG-4产品均可采用科大定立的多媒体标准;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曾宪国教授与其硕士研究生许丕文共同发展的「智能串流闸门」有效提升网络影音数据传送效率,获美国专利及商标局颁授一项发明专利。  
教学成果  
      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自1997年起几乎每年均有研究生获邀在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所举办的国际固态电路研讨会(又称芯片奥运会)上发表论文,是首间有香港学者获邀在该研讨会上发表论文的院校。20052月,该系的李海博士(1998年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本科毕业生,2000年及2004年同系硕士及博士毕业生)与另一名同系硕士同学获邀于该研讨会上发表研究成果。李博士于科大毕业后,旋即被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罗致,聘用为助理教授。  
    该系博士生吴文,凭著其精湛的集成电路组件仿真模型优化设计,获得美国电子工程师学会颁发研究生奖学金,包括7,000美元奖学金及3,000美元旅行津贴。吴文更成为首名来自香港的得奖者,并获邀出席200612月在旧金山举行的国际电子组件会议颁奖仪式。  
      马泳驹(2003年化学工程学系本科毕业生,2005年同系硕士毕业生)获裘槎基金会奖学金到剑桥大学进修化学工程学博士课程。  
      机械工程学系的沈文龙教授(1996年机械工程学系本科毕业生,1998年及2003年同系硕士及博士毕业生)及侯立荣博士(1998年机械工程学系本科毕业生,2001年及2005年同系硕士及博士毕业生)分别获颁裘槎基金会科研者奖及研究补助金到德国高等学府从事科研。
      两位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硕士生陈建江和丁湛豪成功摘下2006年度「微软服务器锦标赛」的学生组冠军大奖。他们凭著超卓的服务器优化技巧和丰富的微软服务器技术知识,成功击败来自本地院校及中学的39支队伍。  
      由计算机工程学本科生陈康华、林文华及杨智豪组成的队伍,与来自中国内地、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及菲律宾等地的70所大学代表,参加「2006年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勇夺一等奖。  
      由工业工程及物流管理学系同学所组成的队伍,参与2006年香港大学生专题比赛,以出色的方案为高科技电子工厂解决生产设施设计的难题,勇夺冠军。  
      两位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本科生张卓谦及钟振德凭其毕业作品家居风水分析系统,赢得 泛珠三角安利杯大学生计算器作品赛” 香港区选拔赛季军及总决赛三等奖。  
      由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和计算机工程学系本科生所组成的队伍,于20058月在北京举行的「2005年亚太广播联盟机械人大赛」中勇夺季军,扬威国际。该大赛共有1,000支来自亚太区各大学及教育机构的代表队伍参加初赛,只有20支来自19个国家的代表队晋身决赛角逐奖项。  
      由五位土木工程学系研究生组成的队伍,在台北举行的抗震杯地震工程模型制作校制际竞赛中夺得冠军。科大队的模型只用了318克巩固结构的材料,便可以抵受最大的1,500gal震荡,在芸芸工程模型中脱颖而出。  
教学模式  
      采用美国大学的教学模式,实行学分制。科大工学院所有课程均以英语授课。  
      致力与国际教育接轨,科大工学院每年均有毕业生被海外一流大学录取并修读研究生课程。许多选择就业的毕业生被国际科研机构聘用。  
      化学工程学系本科毕业生(2002)吴雅莉曾往明尼苏达大学作交换生,现于加州理工学院修读化学工程博士课程。  
      计算机工程学本科毕业生(2002)谭竞豪曾往密西根大学作交换生,现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修读电机工程博士课程。同科毕业生何汉邦(2002),于2004取得科大电机工程硕士学位,现于耶鲁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  
      机械工程学系本科及硕士毕业生(1998年及2001)周乐韵在完成科大的课程后,于美国著名学府密西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于美国从事包装工程,是一名高级包装工程师。  
      土木工程学系本科及硕士毕业生(1996年及1999)郑宜碧博士于剑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获聘为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讲师。  
国际视野  
      科大工学院积极发展海外及内地交换生计划,同学可以透过该计划到40多所著名学府进行为期一至两个学期的学习。工学院海外合作伙伴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康乃尔大学、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京都大学、密西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宾夕凡尼亚大学、普渡大学、伦敦大学、南安普敦大学、多伦多大学、华盛顿大学等。而在内地,科大的合作伙伴多达十所重点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透过学分转移的安排,同学既可体验不同文化又可同时保持其学业进度。  
      土木工程学系本科生锺健文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当交换生期间,曾参予多项学习活动,除了参加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大型会议外,并在当地可口可乐公司进行实习。  
      攻读计算机科学,来自深圳的李纬及来自广州的石宁,于2006-2007学年到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交流。  
      来自北京的费炜(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与来自上海的石峰(科技及管理学双学位课程、主修土木工程)被安排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当交换生。  
      工业工程及物流管理学系每年均安排约20名该系学生参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专题研究项目。两校学生一同于斯坦大学及科大上课并合作进行研究。  
      六名科技及管理学双学位专业的同学,参与美国《商业周刊》与香港科技大学合办的"杰出学生奖励计划",于20056月出席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十四届亚洲世界领袖论坛",与前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将军对话。  
资格认证  
      科大工学院的本科生课程获香港工程师学会颁发资格认证,在华盛顿公约协议(Washington Accord) 下,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南非、爱尔兰、新加坡及日本各大学工程教育学历获得彼此认可,其学位资格亦获得上述各国工程界承认。
 
十五、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介绍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则开设硕士及博士学位课程,并为全校本科生提供通识教育。
 
十六、霍英东研究院介绍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一直以来致力于教学及科研工作,不断追求知识技术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科大还意识到培育具备全球视野,有志投身中国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的重要性。这一理念与已故霍英东先生及其多年的挚友何铭思先生所期待的愿景相契合。在这共同目标的促使下,以及霍英东基金会、霍英东铭源发展有限公司的财政支持下,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研究院)2006年成立了。  
      霍英东基金会(基金会)的理念与科大不谋而合。自1984年成立以来,基金会一直不懈地支持学术交流、社会研究、社区服务、教育事业、科技及文化活动。它还致力于南沙的发展,通过完善其商业和服务行业,满足当地转型中的传统产业的需求,从而把南沙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科大竭力追求卓越,推动研究,培养人才,在全球、中国及香港贡献良多,给霍英东基金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基金会的支持和慷慨捐助,使香港科技大学得以实现其2005-2020策略发展计划。科大将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对国家的经济及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凭借科大的实力和优势,研究院将努力发展成为珠三角地区的重点科研及教育基地,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升技术水平,扩大产业影响力,同时促进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学术交流。  
    在研究院成立以前,科大已进驻南沙四年,并于2002年与广州市政府、霍英东基金会合作创办了南沙资讯科技园。  
科大与广州市政府和霍英东基金会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科大负责科技园的构思、设计、项目管理、培训与发展,以及输入专家人才,为培育高科技产业、为香港产业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增强珠三角地区产业的竞争力。  
      目睹南沙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大萌生了一个新构思在南沙建立一所研究院,以扩大科大在学术和研究方面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科大的愿望终于逐步实现了。200687日,北京-香港科大联合研究中心率先在南沙成立了,另有七所研究中心也于2007125日相继成立。这一切都为研究院今后在南沙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中心:秉承追求科技进步的文化传统,香港科技大学不断深入探索科研领域,提出新问题,探讨新课题,开发新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大的教研队伍在研究方面赢得了国际的声誉和肯定。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位于南沙珠三角的几何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了研究院与香港和珠三角地区各高校、机构和企业之间取得紧密联系,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研究院及其旗下的研究中心初期将集中于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研究发展和人才培训,希望为地区的经济和技术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目前,已经开始运作的研究中心有:
     数字生活研究中心  
     无线通讯集成电路系统设计中心 (WISE)  
     工程材料及可靠性研究中心 (CEMAR)  
     北京-香港科大联合研究中心  
     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研究中心 (ACMT)  
     大气研究中心  
     人口与社会分析中心  
     华南研究中心  
     未来,一系列的研究中心还将会根据本地区发展的需要相继成立。它们的建立,将会为南沙带来世界一流的研究技术,推动南沙的科技与世界接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